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9年06月30日
血凝块毛姆,黑塞,乍见之欢不如久读不厌-大隐隐于心

毛姆,黑塞,乍见之欢不如久读不厌-大隐隐于心
我不是一个爱读小说的读者陈学葳,但有两个我爱到不行的小说家想分享给大家,一个是毛姆,一个是黑塞。虽然只从文字里靠近过他俩,但两人通透又饱满、毒舌又温柔的人格魅力却力透纸背感染了我,懂得藏拙的作者很聪明,但坦诚的、放开了的作者更聪明,敢交出性格中锋芒毕露的部分,才有可能像投球一样被懂得你的人群稳稳接住。
毛姆《刀锋》
毛姆的书,真的有太多值得推荐了。我最爱的一本是《刀锋》。

毛姆从不会为一个人生赢家去写一本书。
然而《刀锋》里的每一个角色:苦心钻营、被各种响亮漂亮的头衔折腾得眼花缭乱的艾略特,文雅顽皮、渴望活跃于有文化的社会里取得巩固地位的伊莎贝尔,头脑简单却心地忠厚、需要用工作来确认自身存在的格雷,还有苏珊、索菲、布夫人,以及游历各地遍读群书求索人生终极意义的拉里,以及毛姆本色出演的自己,最终都求仁得仁林球立。每个人物都在自己的价值观里各得其所,找到各自的安生立命之道,按理说皆可算人生赢家,可读完却让我心里涌起一些酸涩衣柜迷藏。
常人眼中的苦,对苦行僧般活着的拉里而言,竟有几分loafer的自得。他的自得来自于对自己信仰的不容置疑,我们大多数人难免受不住各种引诱和压力,总要对世俗人情做一些让步,但对他来说这些诱惑和压力似乎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只有探入了自己的最深处才能有如他一样的了然和自信,如此潇洒,如此尊严。
《刀锋》能征服这么多代读者完美江河,必然是因为拉里身上一部分的精神力量唤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在这个众人皆焦虑的时代里他的沉得住气也唤起了我的景慕。但就像毛姆在《刀锋》最后的自嘲林文栋,我也只是俗人,一个尘世中人,我的身上不只活着一部分的拉里,还活着一部分的格雷,还活着一点伊莎贝尔的身影,甚至还活着一点点的毛姆,我做不到目下无尘马伊琾前夫。
The sharp edge of razor is difficult to pass over, thus the wise say the path to Salvation is hard.
毛姆的精彩不在于storytelling,他的精彩在于他的毒舌和温柔,而这两个特质都源自同一个原点:他对人性的了解与包容。
读到过一些书评对毛姆的评价是“读完更想辞职避世了”或者“总有一些你想成为却不敢爱上的人”之类丧气的俏皮话,但我却觉得毛姆的小说都是乐观主义者的故事呢,他告诉你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找到幸福,抱持任何价值观的人都能在这个混浊不确切的世界里找到可归属的某种价值。
他不讨好大众,但也不鼓吹荒原狼似的光荣孤立,吴正元他的毒舌之下织满了温柔的纽带,让你看到人们是如何总在不经意间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易园侍女。
毛姆的文字充溢着理性思维的沉淀和整理,而我喜欢的另一个小说家黑塞,也总能让我在他的小说里发现类似的妙趣,有诙谐俏皮的讥诮,有沉静犀利的洞见,却没有一丝丝张狂和优越感。用词的准确程度之高也说明了这两位大家的心智成熟度。这么多年的生活经验不断告诉我,真诚的理性必然是克制的,声音太响的意见往往只会留下人浮于事的喧嚣与空洞。
黑塞《悉达多》
相较于毛姆擅长精确地刻画世界而不过多判断,黑塞小说的意见感更强烈一点点。简单说来,黑塞的精神力量可以浓缩为一句:接纳世界的复杂,接纳自己的复杂,然后确认自由。

比起晚期的集大成之作《玻璃球游戏》,我更想推荐他的《悉达多》,很纯净的故事,讲了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孤身一人的求道之旅。最表面的一层哲理当然是这个关于觉醒与悟道的宗教故事本身,但这只是浮在面上的那一层油。我觉得这本书妙就妙在,你在想什么,你就能在这个故事里读到什么。撕开这层皮,我读到的是凤凰涅槃的意志力和勇气,不是出世而是入世的智慧,坚决地、皮实地、脚踏实地地投入生活的洪流朴秀彬 。
“学会热爱这个世界,不再以某种欲望与臆想出来的世界、某种虚构的完善的幻想与之比拟。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以归属于它而心存欣喜。”
认清这个世界并且投入地去亲历它、甚至创造它,但也记得在内心仍为自己留有一小块宁静的港湾,你可以随时退回到这里休憩、复原,并重新成为自己再次出发,就像漫威电影里总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反派或者怎么打也打不死的小怪兽。可惜只有少数人具备这种能力,大多数人都像一片片落叶,在空中漂浮、翻滚、颤抖,最终无奈地委顿于地。但是总有少数人恰如沿着既定轨道运行的星辰:无常的命运之风吹不倒他们,他们的内心有着坚定的复原力。
比起思想星战雷师,黑塞更重视行动凌成败,事实比言辞更重要,血凝块一个人的行动远比他的教义更重要。这点我无比赞同,这也是黑塞在我心目中地位高于其他小说家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阅读黑塞的奇妙乐趣还来自于他对心理活动的解构能力,小时候我很喜欢茨威格,总觉得茨威格比起作家更像个心理学家,但读过《悉达多》之后却觉得黑塞的心理解构能力和技巧远在茨威格之上~~因为从本质上来看,黑塞是崇尚理性的,对人性的倚赖更少,而茨威格还是太耽于自我的戏剧化了以致经不住推敲。

毛姆和黑塞的好,要想细细道来的话,估计秉烛彻聊个一天一夜也聊不完吧。
年纪更小的时候读不出毛姆和黑塞的好,那时候不懂得品尝思考的过程,人生只顾着及时行乐,收获的愉悦多数也是浅浅的、没什么分量混世桃花运,经历的事、思考的过程都是短平快。倒是这几年才体会到年纪增长的好处,因为有太多珍贵的习惯和能力是需要花时间来养成的,比如“思考”这个能力其实也是众多素养的结晶。而读书和谈话在我眼里是最轻松的思考方式,因为这是被别人带领着进行的思考。
阅历尚浅的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困惑和好奇,而毛姆黑塞这样优质的观察者对生活似乎始终拥有着自己的答案和坦然刘福助,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吸引嗷嗷待哺的我不停地读下去了饶琅,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