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9年06月08日
谭晶的歌曲无语!“流行病学”难得上了一次大银幕,结果竟然会酱紫-瘤生机

无语!“流行病学”难得上了一次大银幕,结果竟然会酱紫-瘤生机

接下来重点分析下《枯木逢春》的支线情节,看看“高贻伯”的“流行病学”获得了剧中人怎样的评价。
友情提示:如想细看,请务必做好心理准备,结合时代背景,take it easy。

正当血防站对苦妹子的晚期血吸虫病一筹莫展时,上海派来的医生刘翔出场了。
在原作中,对刘翔的“派来”有这样的情节描述:
紧跟着,刘翔的妹妹刘辉也来了,刘翔批评她胡闹。刘辉委屈地说:“这里要人啊龙粮网!”刘翔说:“要人烈女镖客,你就来啦?医学院的条件有多好,设备、藏书、专家、教授,哪一样不是第一流的?可你争取来这倒霉的地方……”
可见二后生挖眼睛,刘翔的“派来”支援是不情愿的,影片一开始就把刘翔往反面的角色塑造。此处也可见编剧手法的高超。
既然是从上海来的,当然代表着最高的医术水平,直接就让刘翔担任血防站副站长的职务。
但是刘翔却直接给苦妹子判了没救的死刑。
站长罗舜德却并不死心,影片中的细节是他在翻“线装”的医书,应该是中医药典籍,但是显然没有找到线索刘茜美子。
他找机会再次向刘翔确认,因为如果苦妹子没得救,那就意味着全县5000多晚期病人都没得救。
这个时候,刘翔医生先犯了1个经验主义错误,他说:“世界上很多有名的专家和学者,研究了好几十年,直到现在还是毫无结果瓜田李下造句。”
后来,方妈妈送来了一束叫“腹水草”的野生植物这就是中锋,因为听人说能治大肚子病,想弄点给苦妹子治病通天级人物,来咨询这种草药行不行流氓太医?

刘翔医生又犯了1个不尊重人民创造的错误,只是不经意地看了看,无奈何地笑了笑。
不仅态度冷淡,还直言“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乡下的土方子能顶什么用?”

接下来,刘翔医生最关键最致命的思想错误出现了,他跟罗舜德说“应该找关键”,并指出钉螺是关键。
他说:“对付这个小东西,要比对付病人简单得多了电风扇大妈。”
说着指向一本书黄宣德,就是那本高贻伯著的《流行病学概要》。
然后继续说:“最近我的老师高贻伯高教授写了一本书,这上面说:消灭血吸虫的关键,在于消灭钉螺,而消灭钉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化学药物。所以我想集中精力在这方面做些试验。从根本上突击……”
言下之意,不想分心在治疗病人身上。
熟悉苏德隆教授灭螺理论的,至此应该更能确定“高贻伯”的原型就是苏老。
罗舜德问:“消灭钉螺固然重要,可是病人呢?病人怎么办呢?”
刘翔说:“钉螺不消灭,病人治好了,还会重新感染,等于不治。”
紧接着他说了一句最不应该说的话,险些酿成大祸:“再说,从传播血吸虫病的作用上看来,人跟钉螺、粪便,并没有什么两样蒋芳婷。”
后面他又强调是“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来,人跟钉螺、粪便,并没有什么两样的。”
这要是搁在晚几年,可能直接就架出去戴高帽子坐喷气式了。
这句话也直接导致了群众对流行病学的误解,认为是一门“反人类、不人道”的科学。
这时候罗舜德抛出了代表官方的观点:“在我们国家,人是最宝贵的。旧社会把人们的健康夺了去,新社会就一定要把人们的健康夺回来……全国有七百万人生这个病。一万万人的健康,受到威胁……得想尽一切办法抢救才行。不能光靠灭螺,也要积极治疗陈毅锋!”
接着他与刘翔的讨论矛盾激化韦贝贝,指出“眼光不能只看到少数专家,也要看到群众东南大学校歌,如果专家能和群众结合,我们的速度就会比现在快得多!”
刘翔却听不进去,甩了一句“也许是吧!这我不懂”,就扬长而去了。
这里可以看到,“高贻伯”成了少数专家的典型,而所谓的“专家和群众结合”也是跟高无关,代表多数的专家紧接着就要出场了。

毛主席来视察之后,省医学院江院长带了整届的毕业生来支援了。
显然群众的觉悟要比刘翔高出了许多劫梦惊魂,都理解,病治好了,还要灭螺。
此时方冬哥有了重大发现刘解忧,把钉螺埋地下就全死了——这就是所谓群众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江院长来信证实,他的研究确认“钉螺在七厘米以下的深土里,就不能生存。”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这是错误的不全面的观点。光靠土埋是不行的尼彩i9,如果是湿润的土壤,埋得再深,钉螺也能生存。如果是极其干燥的土壤,即便土浅一点,钉螺也干死了。
而在已经被江院长肯定的前提下,刘翔还是当着罗舜德的面,否定了方冬哥发现的方法:“不是我给你泼冷水,方冬哥找到的这种方法并不值得推广无限武道求索。我问过高教授,他说根本没有什么科学价值!”
可惜,并没有能够当场解释正确的科学原理,所以招致了罗舜德的气愤:“(你)未免太武断了……把群众的创造谭晶的歌曲,就说得那么一钱不值!”
影片中认为“值”的,除了有群众的创造,还有中医。
血防站请来了老中医余先生,尝试对苦妹子进行治疗。结果2副药下去,老中医的药就见效了!江院长表示要跟他中西医合作冷残欢,取长补短李安卓。张嘉蓉可惜的是这种2-3副中药下去见奇效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文艺作品和传说中。
那么最不“值”的“高贻伯”的“流行病学”,又将受到怎样的严厉批评呢?
今天下面的空间不够了,下次再分析吧。
本文是春晓医生参与肿瘤登记项目的心得体会,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用于分享交流。
欢迎参与和关注本项目的同行留言,您的想法和建议,将有助于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