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7年08月18日
谷草转氨酶高的危害旅游攻略之霍州——古霍神韵邀您回家-霍州生活网

旅游攻略之霍州——古霍神韵邀您回家-霍州生活网

霍州生活网-霍州本地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推广平台。
合作热线:400-080-1235;QQ:2496686098、1771520223;微信:hzshw_0357


临汾旅游攻略
大型系列策划

霍州鼓楼
阅读提示:
历经风雨千秋的霍州署衙,仿佛还能听到惊堂木下那一声低沉的“威武”堂威;鬼斧神工般的七里峪,似乎还能看到太行山下那一段神奇的自然变迁;当盲人说书先生端坐在鼓楼之下,扬起胡琴,唱出那一声声地道的霍州古音,顿时赢得正在旁边吃霍州饸饹面年轻小伙的击掌叫好……

霍州署衙
这里是霍州,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有特殊的地势,自古霍州人就少有外出经商、做工、逃荒的事儿,这便有了古声古韵的霍州方言,更留下了一段段传奇。

霍州陶唐峪
走进霍州,让我们一起领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鼓楼风采,触摸霍州署衙外威武的谯楼历史,呼吸七里峪景区纯正的天然之氧,品尝美如软玉的登高馍馍,端听盲人先生原汁原味的“请愿书”。霍州鼓楼霍州署衙
多彩霍州
观霍州
一楼一衙两峪场
历史悠久源远长
观霍州,当先看鼓楼!
鼓楼,又称文昌阁,位于霍州市中心无赖群芳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底部砖砌十字卷拱式,通道贯穿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上部为八卦琉璃罩顶、三重檐十字歇山全木阁楼;总高27米,在阁楼一层四周屋面楣额上方各悬挂贴金匾额一块,东为“护国安民”,南曰“辅元开化”,西书“览秀西河”,北有“保障冀北”;楼上二层回廊外沿设有观景台,木制围栏,刻有五彩缤纷的各式花鸟图案,屋檐采用琉璃简瓦覆盖,在每条脊的戗脊头分别装置二十八星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兽,工艺精湛;各层檐角起翘,加以檐下斗拱重叠,宛如云朵簇拥,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




鼓楼,对霍州影响深远,直至今日,霍州市的四条主要大街,均以鼓楼东、西、南、北命名。沿四条主街看去,均是霍州老居民生活居所。

沿鼓楼东大街走数百米,就是闻名于世的霍州署衙,也是当地的标志性旅游景点。霍州署衙,始建于唐代。原建筑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损毁,次年重建,后经明清两代增补修葺,日臻完善,占地3.85万平方米,分中轴线和东西辅线三大建筑群及一些署外建筑邢念增,多为元、明、清遗构。



霍州署衙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州级衙署,与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府、河南内乡县衙共同构成了古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官衙体系。唐时,为尉迟恭师府行辕,元代曾作皇帝行宫,清康熙皇帝、慈禧太后曾在此驻跸孟祈星。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1934年考察元代州署后,称之为中国建筑历史上“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众多专家、学者对霍州署这组古建筑群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建成以来,霍州署一直作为历代官员办公的主要场所,1996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内新娘。
现在的霍州署衙,经过数次修缮,已经初步重现当年的风采和威仪,当地政府通过古代官场中关于“廉”文化的推广,较好地将霍州署衙文化传播开来,成为临汾乃至山西旅游的精品景区。七里峪风景区

霍州历史悠久,除了鼓楼和霍州署的人文景观外,还因为紧靠太行山脉,逐步开发形成了七里峪、陶唐峪等秀美自然景区。

七里峪风景区
七里峪风景区位于中镇霍山的北部腹地,东接沁源县灵空山,北连灵石县石膏山和介休市绵山,距市区16公里,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总面积15万亩。该景区山清水秀、怪石林立、洞深谷奇、气象万千。景区内五龙壑、滴水崖瀑布、双乳峰、南天门、石人沟、石崖奇松、华北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八仙洞等景点各具特色,天然草坡连片接天,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陶唐峪风景区

陶唐峪风景区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霍山南部,游览面积约40平方公里,史称陶唐谷。清嘉庆三年《陶唐谷重建玉泉寺碑记》曰:因尧帝避暑而名(帝尧,姓伊祁,名放勋,传说他曾先后受封于陶地和唐地,故号陶唐氏,尧是他的谥号,是史载我国上古五帝之一。其活动年代推断约在四千二百年前左右,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即部落联盟时期。传说尧帝建都平阳,今临汾市杨天娇,立行宫于霍州。嗣后,尧庙于平阳,尧祠在霍州)。陶唐峪集璀璨绚丽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和优美奇异的自然风光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山“中镇”霍山的主要景区之一。入谷溯流而上,先后有浮桥、仙女池瀑布、仙女池、尧王避暑山庄、招魂楼、水帘洞、犀牛石、滴水崖瀑布、五龙池、大沟叉瀑布、石门、观峰峡、一线天、擎天玉柱峰、槐树沟瀑布、阶水凹瀑布、玉泉寺、龟山、莲花山等景观。整个景区由尧帝行宫、五龙池、石门山水三个部分组成。陶唐峪峰奇石丽,瀑布优美,峰回路转蒋雪柔,曲径通幽,山水合一,韵味无穷。以“峰奇、石丽、水美、谷幽”为特色的自然风光,堪称该景区四绝。
吃霍州
一面一馍一烧饼
最美还属“桃花香”
霍州美食

说起霍州的美食,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观众都会对该纪录片《心传》和《家常》两集中霍州传统美食饸饹、莜面凉皮、荞麦碗托、茴香烧饼,还有造型各异的霍州枣花年馍等记忆犹新夜zox夜,这些美食耶律皓南,也着实让霍州这座城市火了一把!

在这部纪录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霍州年馍。霍州年馍又称霍州登高馍,是一种无碱蒸馍,风味独特、花样繁多、造型逼真,因其选料考究与工艺独特,可在常温下放置3个多月不变质。按照霍州习俗,霍州年馍是春节待客的主食,根据形状,又可分为“登高”“枣花”“钱串”“手”“兔”等样式,极具地方特色。而与霍州年馍一样具有地方特色的,还有茴香烧饼这一美食。


去过霍州的人都知道,霍州烧饼是直接放在火炉中烘烤而成,整个面饼添加大量的茴香,尚未入口,就可以闻到茴香味和烧饼味的融合,让人欲罢不能。在烧饼的正中间,往往会看到一个“福”字,这是烧饼师傅特意添加上的。据霍州当地人说,霍州烧饼在烘烤之后,边缘会焦黄,但中间还是面粉的白色,这中间的一片白不好看,所以烧饼师傅就刻了一个带有“山岸由花子福”字的印章,在烘烤时,印上一个“福”字,有一种“把福吃在肚子里”的美好寓意。

说完了霍州的馍和烧饼,接下来自然要说霍州饸饹面。其实,饸饹面并非霍州特产,而是整个山西的特产,山西各地几乎都有各自特色的饸饹面,而霍州饸饹面和其他地方在做法上有着明显区别:用精粉加碱水和面,要和得不软不硬,煮熟后用凉水过三遍捞出,待面中水分退去后,用清油搓一遍。如此精工细作,造就了霍州饸饹面“色黄带光、不糊不断、香脆可口”的独特口感。

霍州饸饹面是当地红白喜事的必备吃食,有些人家还传承古风,用加了肉丸、烧肉、酥肉等食材的饸饹面待客。这种加了特殊食材的面,有一种“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感觉,故被当地人称为“桃花面”。
霍州当地人介绍,霍州桃花面已流传了几百年。清时,著名戏曲家、传世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子六十四代传人孔尚任来霍州游玩,住宿在知州孔兴琏宅中。一天艾回九大歌姬,孔兴琏陪同孔尚任到陶唐峪拜谒尧祠,中午在尧祠用饭,吃的便是霍州饸烙面。只是为了照顾孔尚任这样的贵客,厨师特意在饸烙面里加了烧肉、酥肉、丸子等食材。一路游山玩水,孔尚任早已饥肠辘辘蒋家田,看到美食上桌,拿筷便吃,一碗吃完,意犹未尽,还想再吃一碗,等面时,随口问道这是谁做的饭。祠堂里的人告诉他,“这是桃花姑娘做的”。孔尚任一听,连连点头,拍手叫好“桃花面好!桃花面好!”从此,当地百姓便把孔尚任吃过的特加有烧肉、酥肉、丸子等的饸烙面称为“桃花面”。
在霍州当地,一面一馍一烧饼已然成为了当地最有名的特色小吃栗色小天使,但说到最美,当属“桃花面”。
品霍州
古声古韵说门神
一把胡琴“请愿”忙
说到门神,大家都知道,门神画里的两个人物一个叫做秦叔宝,一个叫做尉迟恭。可说到为什么这两个人成为门神、是在什么地方成为门神的就鲜为人知了。
传说
在霍州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李世民在攻打霍州时,夜宿霍州署衙中,梦见被他斩杀的霍州守将宋老生前来找他索命,他从梦中惊醒,久久不能入眠。第二天,他找到徐茂求计,徐建议让秦叔宝和尉迟恭守在寝室门外。李世民听从了徐茂公的建议,当夜就让两位大将守门,果然一夜安然入睡。后来,这个故事流传到霍州城内,百姓纷纷效仿,画了两位大将的图像,贴在自家门前,求得两位大将军保佑全家安康如意。这个传说在霍州流传甚广,当代很多文化作品和影视剧作品,也均参考此传说为创作蓝本。三弦书
如果说,传说证据乏力,但下文的一段三弦书,可是数百年来霍州代代相传的文化珍宝——
面前横放一张条桌,桌上放一枣木雕刻而成的坐猴醒木,一盲人先生端坐古式靠背椅,左脚蹬甩板,以此击节,右膝上绑一扇小钗打花填空,怀抱三弦,一声惊吓,带有浓厚霍州乡音的板腔声赫然响起……

这就是霍州三弦书,又称霍州请愿书。据霍州地方志记载,霍州三弦书因说书人多是盲人,又被当地百姓称之为“瞎子说书”。每有盲人说书时,堂前必摆放贡品,焚香明烛;说书前,先由主人净手焚香,艺人怀抱三弦、手弹“万花船”曲牌,有语无声先吟接神歌一段,名曰“安神”。而一旦听说有哪里说书,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自带板凳早早守候在说书堂会的门外,待说书人喝完茶、调完弦后,大家齐聚一堂听书品调。说书期间,掌声和叫好声此起彼伏,整个场面异常热闹。
从霍州民间艺术家李丑旦先生口中得知,霍州三弦书起源于何时,因无历史记载,已很难作出精确考究。据艺人们追述,在清末,三弦书已处于兴盛时期,成为广泛流传于霍州的一种成熟的地方曲种。它的流传范围只限于本地,所以称为霍州地方书,又因伴奏乐器主要是三弦,所以也叫霍州三弦书。谷草转氨酶高的危害曲调分为曲牌和唱腔两部分,唱词中又有书调和小调之分,一般都用方言说唱,整个书调在表演发展过程中,因受坠子、眉户、道情等艺术的影响,在唱法上也有不断改进。常用曲调有“萱花”“画扇面”“绣荷包”“虞美人”“对花”“破赤牛”“送郎君”“小寡妇上坟”“鳏棍哭妻”等十多种。
在霍州,很多老一辈的霍州人都非常喜欢听三弦书,三弦书也成为了霍州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

说霍州
纯朴之风代代传
“州鬼子”竟是美名扬
霍州革命故事
霍州,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秀朱阁,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纯朴的霍州儿女中,更是涌现出一批英雄先烈,谱写出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说起这些革命故事,不得不先提一个词——“州鬼子”!
熟悉霍州的人知道,霍州周边县(市、区)的人,都喜欢喊霍州人“州鬼子”,很多外地游客在听到这个词时,总会认为霍州人“精灵鬼怪”,故而有贬低的意思。实际上,齐楚嫣“州鬼子”源自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动人的传说。
抗日战争期间,霍州是日寇在华北地区的重要据点,当时霍州的县长姓段,他儿子是霍州一所学校的老师。据霍州当地人说,段县长和他的儿子都是爱国人士,因为日寇逼迫,这才当了伪县长。有一次,日寇走进学校,告诉段县长的儿子段老师,只要谁说日语兽血沸腾后传,就给谁吃糖,结果段老师将计就计,只让孩子们吃糖,却一个人都不说话娱乐篮坛。日寇问为何不说话,段老师说,孩子们吓得不敢说。就这样,孩子们吃了糖,却没有一个人说日语,日寇也无话可说。
说完了段老师,更要说一说他的父亲段县长。据《霍州志》记载:日寇来霍,向段县长催讨军粮,段答:无。日寇继续问道:没粮,当地人吃什么?段曰:粪。
霍州民间的说法是方孟敖原型,后来日寇找来粪便,段县长面不改色食之,日寇无计可施。而实际上,段县长早已将粮食送给了八路军,帮助八路军抗击日寇。

此事之后,段县长因为戏耍鬼子而被鬼子称为“州鬼子”,又慢慢用这个外号称呼所有霍州人,故而有了“州鬼子”的称号,民间更有“三个日本鬼子斗不过一个州鬼子”的说法。
时过境迁,当年的段县长早已去世,但这段历史却被当地人铭记在心,“州鬼子”的称号,霍州人也渐渐接受,并认定这是一种美称,是“智斗日本鬼子”的典范。
总结
霍州苏亦承,一座有山有水有传奇的城市;霍州,一个有吃有听有历史的地方……霍州,敞开有温度有厚度有热情的臂膀,欢迎五湖四海的宾朋一览秀美古城。
临汾晚报记者杨全
新媒体编辑 李晓洁
来源:临汾晚报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精品阅读
★最新!霍州各村庙会最全时间一览表,抓紧收藏啊!
★霍州两男子出狱打劫出租车为报仇?
★霍州牛蛙约会记!
★到霍州东站的公交时间点
免费发布便民信息,招聘求职、出售转让、出租求租、出售转让、出租求租、、求购、商业信息、促销等其他信息黄梅网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