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作家易自杀-晚成寄语
三百六十行,唯有诗人、作家最容易轻身自杀。需说他们自杀的情由各不相同,但也有他们的共同性。
自从《离骚》的作者屈原愤世嫉俗怒投泊罗江起,历史上颇多的诗人、作家纷纷前仆后继选择自杀之径万丽霞,过早地了结了他们辉耀而短暂的一生。
其事例颇多,本文略述:初唐诗人卢照邻,自沉颍水,临世前写了一篇《释疾文》赵道新,相当于遗言吧;明朝宋海翁,著《宋布衣集》三卷,曾被收入《四库全书》,潇洒地跃入海中,自葬于大海;清代王国维,著《观堂集林》二十四卷,自沉颐和园之昆明湖;现代著名诗人朱湘,著《草莽集》,于1933年12月某日投水自尽;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著《伊豆的舞女》等厦门滚蛋谷,并在1968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杨思慧,四年后自杀于煤气中毒;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著《金阁寺》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于1970年切腹身亡;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邓拓,著《燕山夜话》,于1960年服毒自杀;著名作家老舍,著《骆驼祥子》,投湖身亡;作家、散文家、小说家杨朔,著《荔枝蜜》等,于1968年服安眠药自杀;现代著名诗人海子,成名作《亚洲铜》,为自杀而自杀,达到自杀的最高境界;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著《南京大屠杀》,于2004年在美国自杀;台湾女作家三毛;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等等,等等……
综上所举事例,不过是诗人、作家自杀事例的一小部分。据悉洛城三兄弟,搞科研的科学家轻身自杀之事例几乎为零。
若从作家的心理因素,可剖析他们自杀的共同性。颇多的文学作品,是为探索人生、追求完美、崇尚自由。而作家笔下的真善美每每与现实的假恶丑多次发生碰撞时,这种极大的反差,最易造成诗人、作家的暴躁与抑郁,让他们时时陷入痛苦的深渊中,使他们义无反顾地远离人间的污浊,选择洁身自好地前往心中的乐园。
不知是谁曾言:每个作家的心中都驻有一个疯子。这个疯子每每驾驭着作家的思绪,爬山涉水,飞越纵横章晓惠,不受时空的约束,常与远古会意,与美善为伴拂樱斋主,与简朴为友,董湘昆与真爱同心,与丑污为敌残夫惹娇妻。在疯子的引领下,诗人、作家的思想被磨练成多愁善感且嫉恶如仇单冲峰。而当他们在某个时段耳闻目睹世间的丑态时,又无力阻止,便会心灰意冷、黯然神伤。
颇多出名的诗人、作家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们用笔墨耕耘的真善美,也是他们心中理想的乐园。而这个理想乐园,一旦被尘世的悖论磕碎,诗人、作家便会产生厌世的情绪,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抑郁的病疾。
依我浅见梅丽尔综合症,成名的诗人、作家本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疯子”,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疯子。他们那种与众不同的文学构思,所流露出的理想情愫,架构的真善美的摩天大厦傅小芸,足可压倒人间的一切丑恶与虚假,让正义得到无限的伸展。然而,似如堆砌积木一样,愈高愈大愈容易倒塌。
文学作品是人类灵魂的润滑剂,人类的心灵需要真善美的优质作品的滋润。每部优质作品贵州茅台白金酒,离不开作家的辛勤耕耘,每次作品的写作历程,都是作家内心的善与恶的博击,天长日久练就了作者对善与恶的独特的敏感。而多愁善感又是作家的必须,因为多愁善感是写作的源泉与灵感。
作家的职业习惯,每每把文学作品中的美化与现实等同冰帝校园行,他们的思想情愫完全沉浸在文学作品的理想中。一旦世俗的污浊,磕破了他们内心的理想乐园,便产生了远离丑污的念头,去寻觅心扉的圣洁净土。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出名的诗人、作家。他们这种面对死亡的毅然决断,非是常人所能理解与苟同的。自杀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而促使他们自杀的真正动力,还是来自内心的那片净土的召唤,那片早己向往的理想乐园。
晚成 文
二零一七年五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