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9年08月15日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慢旅生活】人文荟萃之天下明州 - 绥德 【小站秘境-绥德火车站

慢旅生活】人文荟萃之天下明州 | 绥德 【小站秘境-绥德火车站
绥德
绥德又称“天下名州”“旱码头”,既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之一,又是“秧歌之乡”“唢呐之乡”“石雕之乡”“剪纸之乡”“民歌之乡”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此殊荣的县城。绥德不仅是优秀陕北文化先进县,还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县城,特别是抗金名将韩世忠让“绥德汉”名至实归。陕北高原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绥德优美的景色、镟旎的名俗自然风光,也使得绥德常年盘踞交通要塞,独得“旱码头”之雅号。

1
天下第一石牌楼
绥德天下第一石牌楼位于绥德县城东南,长36.9米,高 16.9米,五门六柱十九楼双面单式结构,上有楹联66幅,由1118块石料组装而成,总重量400余吨,号称“天下第一楼”倪尔萍。中国历代的石牌楼一般都是三门四柱,而绥德石牌楼为五门六柱,所以说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石结构牌楼蔡君如,石碑坊上铭刻了虞姑、扶苏、蒙恬、李广、昭君、文姬、韩世忠、马汝骥等历史故事,浮雕中刻有碧霄祥云、辉日明月曾恺弦,天女散,龙飞凤舞;三羊开泰,马到成功,鹤翔九霄,莺歌燕舞,莲花古松,牡丹寒梅,雕刻细腻生动,整体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礡。石牌楼的五门取意中兴之门,六柱蕴含大顺之意,十九楼中,十为是一,一元复始,气象万新,独开锦绣前程,九为多多益善,欣欣向荣。石牌楼大楼小楼互帮互衬,左楼右楼比肩并列、前楼后楼有呼有应,上楼下楼,下者基础沉稳,上者先领风光,整座石牌楼庄严肃穆、和谐统一。
天下第一狮
2
"天下第一狮"建在陕西省绥德县黄土文化风情园石魂广场上,设计高19.5米、直径11米,并在巨型石雕狮内建石狮博物馆。巨型石雕狮以唐宋石狮风格为主,同时融入明清风格。两座石雕巨狮体内正在建石狮博物馆,里面将展出各种形态的石狮子,展现绥德"狮"文化及石雕艺术。

3
千狮桥
千狮桥始建于1987年,桥长300余米,张夏珍 因桥上两边护栏柱上及桥两端凉亭周围共有1008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刻狮子而得名。这里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石刻狮群,因而千狮桥成了绥德县一处标志性建筑。
千狮桥上的石狮子大到丈余孙晓雯,小到二三寸。重达三十吨,轻到百十克。桥上石狮子千姿百态,站、走、蹲、卧、爬、滚、腾、跃、吻、抱等无一雷同。石狮子不仅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它们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不仅有喜怒哀乐,还有贪玩的、警觉的、好斗的、驯服的、机敏的、贪婪的、虚怀若谷的。
千狮桥的娃娃石狮天真活泼,嬉皮笑脸;青年石狮亲密无间,象一对难舍的恋人;壮年石狮忍辱负重,发愤图强;老年石狮历经沧桑,悟得人生真谛。公狮满身豪气、霸气,母狮无微不至呵护幼狮,体现出了人世间伟大的母爱。
雕刻师们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爱都奉献给了自己刀下的艺术品,大小石狮陡生"势"态。双双眼睛成了石狮心灵的窗口。根根鬓发栩栩如生。母狮口中石球光滑玲珑,滚动自如,如敲玲叩玉马世莉,堪称一绝。石狮身上的一刀一錾皆注入了雕刻师的智慧、汗水和爱心。座座石狮都成了艺术精品。
千狮桥石狮虽多,但每一幅作品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题,都是贴近社会生活的艺术品。如《母子情深》、《童言无欺》、《风华正茂》、《如鱼似水》、《激流永进》、《深思熟虑》、《喜迎曙光》......这不是一群庞大的石雕艺术品,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好人间,人们真情的眼泪和爱的喜悦都刻在千只石狮子上,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绥德男子汉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都刻在千只石狮子上,一部勇于开拓的创业 史都刻在千只石狮子上,几千年黄土文化的精髓都张扬在千只狮了。

绥德汉画像石展馆
4
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位于城内疏属山扶苏墓侧。1998年建成对外开放,为仿汉悬山式四阿顶式建筑风格,由门屋、展廓、展厅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89平方米,气势恢弘,古朴典雅。展馆两侧为砖石围墙,居中为铁栅式大门,上为巨型横额石雕"陕西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大门两侧则是石雕楹联"贞石今留汉文化,精雕长忆古工师"。横额与楹联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亲笔题书,笔力遒劲,典雅隽秀。
由大门进入,便是"天井"式的宽敞展廊,呈"回"字形,由12根赤色圆木支撑,四壁饰以玻璃镜框,展出精选汉画像石拓片。有伏羲、女蜗等传说故事和东汉时狩猎、歌舞、战争等场面。这些珍贵的拓片具有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效果,形象逼真,风格独特。
步入展厅美川宪一,环围四周墙壁分别镶嵌着百余幅内容奇特,风格各异的画像石刻。有"西王母"、"伏羲"、"女娲"、"羽人捧草"、"玉兔捣药"等传奇而浪漫的画面;有"孔子见老子"、"二桃杀三士"、"荆柯刺秦王"和"忠孝烈女"等历史画面;有"牛耕植禾"、"饲马放牧"、"策马狩猎"等农桑游牧画面;有"车马出行"、"迎宾宴饮"、"万马奔腾"和"拉弓投矛"等古代战争的宏伟场面;有"舞蹈"、"杂技"、"六博"、"投壶"等东汉时代悠久的古老文化艺术场景;还有"杀猪宰羊"、"庖厨烹调"、"井台汲水"等反映东汉封建庄园的生活风俗画面。这些珍奇画面以其简洁质朴、浑厚有力、勾勒粗犷和独具匠心的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创造力。
展览馆中央,陈列有缩小为四分之一的汉代画像石墓葬复原模型(1975年发掘的延家岔1号墓),墓呈"十"字型,前为墓门,中为厅堂,左右为耳房,最后为寝室勃利天气预报。另有汉画馆外复原的扬孟元墓(1972年发掘),呈"吕"字形本间贵史,前为厅堂,后为寝室吴倩莲近况。两座汉墓画像石镶嵌结构相当精致,是陕北汉墓中画像石镶嵌方法的最佳典范。
绥德汉画像石的收藏已有50多年的历史,累计出土汉画像石500多块,其中200多块先后调往北京、西安、由国家和省博物馆收藏。目前,馆藏汉画像石300多块,占陕北各县出土的汉画像石总数的80%以上。主要反映了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至永建三年(公元128年)前后近50年的社会生活风貌。
5
党氏庄园
绥德党氏庄园地处陕西省绥德县白家碱乡贺家石村,是文化大县绥德至今保存唯一较完整的清代建筑。山庄是典型的陕北大户民宅,窑洞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秩地分布于山坡之上迹美珠里。各院相对独立却互相连通,每个院落棱门院墙、穿廊挑石,院内正面石窑、左右厢房、倒座马棚、碾磨俱全。大门、内外影壁、厢房、门窗上配有精美的石雕、砖雕和木雕。整个山庄功能完整,山上有庙宇,沟里有水井,自成体系。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王令尘 ,绥德党氏庄园被人们称誉为"陕北印象"。以其规模较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蔡瑞宏,构思巧妙,散发出黄土高坡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双水村
6
郭家沟村位于绥德县城东17公里处金宴竹,坐落于山峁迭起,大气磅礴的黄土高原中,就像这苍劲、雄浑、厚重、拙扑、粗犷、豪放、壮美之中的一抹清灵秀韵、空静脱俗。村落古朴别致,传承了典型的陕北窑洞建筑风格,一孔孔窑洞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农家小院里的石碾石磨、石桌石凳、鸡窝羊圈讲述着平凡的农家生活。一条小河从村里穿过蓝闺,养育着这一方水土,河边的土坡上有一座三官庙和戏台,每年八月十五左右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水果堂。这里民风淳朴,窑洞群规模大,建筑讲究,保留完整;浩浩大山、涓涓细流,风光独特,一步一画,这也是那么多艺术院校和艺术家团体选择这里的原因。
郭家沟不仅是享誉全国的著名美术写生基地,更是知名的黄土文化影视拍摄基地。这里已经陆续拍摄了《平凡的世界》、《盘龙卧虎高山顶》、《保卫延安》、《人间正道》、《黄土情》、《兰花花》、《延安锄奸》等十几部影视作品。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的"双水村"便是以郭家沟原貌为基础打造的典型陕北农村形态,村子仍保留着当时拍摄的场景与道具。

“雪花”月饼
雪花形似月饼,呈黄白色,皮酥而馅香。它的外表面洁白,薄且多层,人们食用时森本慎太郎,掉下去的碎片,酷似天空中飞扬的雪片,纷纷落下,故名雪花。
油旋
用精粉,温水和面(加少许盐、碱水)制成,其色泽金黄油亮,层层饼旋薄如羽翼,外脆酥里绵软,油香扑鼻。


“黄馍馍”
由糜子面发酵,包裹蒸煮好的红枣、豆类挤压掺合成的豆枣泥馅蒸制而成,口感松软带甜,营养丰富易消化嫁给袁朗。
“羊肉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四十里铺的羊肉面。”四十里铺羊肉面,其中羊肉是选自陕北肥嫩的山羊肉,肉质鲜美肥嫩,是羊肉中的极品,面为揪面片。

“刀刀”腕托
用荞麦汁在小碗中蒸煮而成,食用时加入特制的醋汁,是当地人民却终十分喜爱的风味小吃,以刀为具。此为秋冬美食,可独食精灵幻境,亦可下酒。

来绥德的理由
理由一
除了上面介绍的美食,还有羊杂、黑愣愣、洋芋叉叉等等陕北美食,在绥德你都可以品尝到。
理由二
还有绥德革命纪念馆、扶苏墓、合龙山、高佛寺、岱王庙等景点。

说了这么多,你乘坐火车来绥德,即安全又便捷,体验“铁”码头的风采,而且绥德站的“兰花花”服务队不仅人长的像花儿,而且她们的服务也是值得你称赞。

绥德火车站是全国路网八横八纵支点之一,包西线与太中银线以绥德为中心形成十字交叉,并与全国铁路网相连,东贯通太原局太原站,西达兰州局兰州站,南至西安局西安站,北至呼和浩特局包头站,是连接陕、晋、宁、蒙四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绥德火车站交通十分便利,地处210、307两条国道的交汇点,位于县城北5公里。
主要办理旅客乘降业务及零星货物到发业务,目前车站日均接发客货列车120对,其中旅客列车76列,办理旅客乘降业务旅客列车52列。车站可到达北京、西安、榆林、齐齐哈尔、长春、乌鲁木齐、兰州、银川、西宁、呼和浩特、包头、重庆、成都、郑州、上海、天津等国内主要城市及沿途众多城市。
绥德火车站旗下现有“兰花花”党内服务品牌,是绥德党总支根据段党委实施党内品牌创建方案的要求,于2013年开始提出,2014年开始着力打造的绥德站客运服务品牌。品牌整合车站日常亲情服务资源,借助代表陕北地域文化的陕北传奇女性“兰花花”和陕北民歌“兰花花”的影响力,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结合车站客运人员90%以上均为女性,意寓每位女性客运员都是陕北“兰花花”传奇女性的形象化身,以自信、自强、阳光、健康的良好形象亲情优质服务旅客。
编辑:方 恒
审核:魏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