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9年04月26日
雨水收集模块画廊框架中的策展实作,卓纳画廊的“璀璨都市”联展-典藏Artcoco

画廊框架中的策展实作,卓纳画廊的“璀璨都市”联展-典藏Artcoco

空间的限制影响艺术展览的长度及深入程度;画廊的收益影响展览方向及艺术家的取选。因此,议题式及叙事成份较重的展览在香港的商业画廊中不常发生。近日在香港卓纳画廊开幕的联合展览,似乎平衡了这个状况,以叙事性较重的展览为夏季展览高屋建瓴造句。展览名称为“璀璨都市”,由前Leo Xu Project创办人许宇首次以卓纳画廊总监的身份策展。以香港乐队达明一派的名曲《今夜星光璀璨》的意象作引旨,挑选了受城市象征及建筑意义启发的艺术作品,藉此开启跨界别艺术家之间的对话,探索城市视觉想象的多层意义。参展的艺术家有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s)、陈维、斯坦·道格拉斯(Stan Douglas)、李青、林明弘、戈登·马塔-克拉克(Gordon Matta-Clark)和黄汉明等雨水收集模块。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皆不是以自己的家乡城市为主,而是用第三者的角度探索在异域的城市性、象征性、多层延伸意义。

香港卓纳展览“璀璨都市”,由前Leo Xu Project创办人许宇首次以卓纳总监的身份策展。Courtesy David Zwirner Hong Kong New YorkLondon
异乡者的城市观
策展人许宇从外地来港工作,作为异乡人身处在外,对一个非家乡的地方或有多种反思。达明一派的《今夜星光璨烂》,是对后殖民地主义下香港的迷惘混沌气氛的描写,某部分是他个人心情的写照,也是他初来香港时最常听的歌。“达明一派这首歌代表了香港回归前的一个特别时期,大家都有疑问城市的光辉会不会现在就结束了?城市好像成为了大家的问题,同时反映了年轻人的迷惘。”受了这首歌的氛围驱使,许宇在作品的选取上体现出他对大都市的种种看法。
当中对城市想象、视觉象征的研究意味较重的,有李青及陈维的作品。李青在《邻窗》系列中,运用旧式的窗框韦世乐,装在一张映照出城市霓虹街色的影像,令观者犹如从作品中窥探窗后的迷离幻景。此幻景或真或假,似是我们熟悉的场地,却不能准确的指出其位置。这种迷离幻感带出了城市一体化的隐喻。作品中采用的城市影像其实是选取自香港、上海及杭州等地毛苒,在影像选取上能看出艺术家作为外省人对几座城市的视觉解读。另一边厢,陈维的一系列摄影作品《Iron Sheet》(2015)及《Falling Light》(2015)同样带有幻象城市的气氛。艺术家在工作室搭建了小型场景,以摄影作品反映他对城市视觉特征的研究。这些场景全是虚拟,不是从真实城市中取材,但在观看时还是很能感受到城市气氛的包围。

李青,《邻窗》系列作品,(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对都市脉动及流动性的关注,有林明弘和弗朗西斯·埃利斯的作品。林明弘于东京出生,现居台北,其作品《上海永久》(2018)是此展览中唯一的新作松冈李那 。与李青作品同层的另一边墙,贴了写满了“FOREVER”的墙纸。他以上海为人熟知的“永久”单车商标为作品主要的探讨对象。单车及共享经济,是上海近期最火热的话题。林明弘此项对异城的观察成为作品的切入点,亦彷佛在向大家提出一个社会性的提问:单车共享的状态是否如商标所言,能长长久久呢?另外,弗朗西斯·埃利斯的《Collector》(1991-2006)系列,将在街上捡来的物料组合成一群四脚玩具,底上活动由直排轮溜冰鞋的活动装置组装而成,形态酷似机械小狗。艺术家在街上拖行这群合成玩具时,玩具的动态将街边的垃圾及物料收集起来。由此组成了专属当时行走路线的物料志。此行为式作品与德国哲学家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论述出的“漫游”(Flaneur)概念意带相关——漫步都市是步行者解读城市的方式——而弗朗西斯·埃利斯的作品以物料合成的载体漫游都市,从分析收集回来的物料中,作为他解读城市人的行为、习性的另类方式。

林明弘,《无题》,2016,布面丙烯颜料及金箔,150×112cm(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不论是视觉上、城市规划的内容、人类在空间的互动等课题,都与建筑物息息相关。一座城市之所以为城市,建筑物的角色不可或缺。因此当讨论到城市相关的议题时,必定要考虑以建筑作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已故的戈登·马塔-克拉克算得上当中的代表人物霍炽昌。本为建筑师的他,作品展示了对过往在学校领悟的建筑知识之批判。作品《圆锥交叉》(1975)创作自1975年巴黎双年展,影片记录了艺术家当时在巴黎庞毕度中心附近将两座建于17世纪但即将被拆卸的建筑进行切割。将建筑物切割成一半是戈登最著名的行为雕塑作品,当中隐含了对都市建筑的批判。创作行为带有渴求将建筑转化为更开放的平台的象征意义。

戈登·马塔-克拉克,《圆锥交叉》,1975,银盐染料漂洗冲印照片,75.6×100.3cm,?Gordon Matta-Clark,(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游走多个领域 交流新思维
谈及到许宇的出身,就像是一名艺术旅者。他本是个专注摄影创作的艺术家,或因体内勇于接受改变的艺术家基因使然,不倦怠地在各个艺术领域游走。他曾周旋的艺术范畴有:艺术创作、美术馆、画廊、个人的艺术项目空间、国际顶级画廊,也从他这些经验可以得知,艺术圈中各个领域间的开放性。话虽如此,但回想当年的经验,也是有些难为的原因而驱使许宇从美术馆走进画廊行业:“美术馆当时因为没那么多资金的支持,做得特别的辛苦。当大家还未真正了解当代艺术,内部带来的压力可能都超过了公众的压力。所以这样一个机制很难让人长期里面工作。所以就觉得去画廊尝试一下。只要你卖掉作品就可以支持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做想做的项目。是一个很Sustainable(可持续)的机制,所以就进入了画廊业。”

李青,《邻窗·凯旋》,2016,木、金属、有机玻璃、油彩、铝塑板,张嘉蓉148×148×8cm(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许宇懂得在适时为自己寻找更好的机遇,背后靠的是其眼光独到及果断的行动力。其后,许宇开办了Leo Xu Project,为推广新一辈的艺术家不遗余力。其中几位就是在此展览中再次见面的陈维、黄汉明、林明弘等人。经过几年的实验之后,许宇又结束自己一手经营的空间,来到香港为卓纳画廊的首个亚洲分部当总监。这个变革令圈中人大感惊讶黑社会美眉 ,但对他自己而言其实目的十分单纯——想到一个更好的平台推行更有趣的项目及推广欣赏的艺术家。在多个领域工作的经验,也令他对策展或项目策画另有看法:“当代社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复杂过勇者凯撒,我以前是一个艺术家,而策展对我来说是一个更大型的Art Making(艺术创作),策展人是在很多艺术品中放在同一个舞台,成了我的一件艺术作品。”

黄汉明,《Next Year/ L'Année Prochaine/ 明年》,2016,单频影像装置,17分40秒,?黄汉明,(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许宇带出了二个重点武当宋青书 ,一就是世界的复杂性,二是以此对比策展的定义转移。以往的策展人只在博物馆中,角色较单纯,主要打理收藏品。是近一个世纪来白银组合 ,策展人在当代社会的角色随着艺术作品的多样性才变革起来。策展行为已不局限于在美术馆当中,透过寻找独特的叙事角度为艺术作品寻找连系姜冰洁。同时,有着许宇这一类有多元身份的人,带动各领域的交流,比如将美术馆学会的策展思维引进画廊,及将商业经验的思维引进新型艺术空间等。这次展览是一个很好的实作,体现了许宇如何将策展思维带进画廊的展览项目内容。
策展理念提升画廊品牌形象
透过这次展览,许宇造就了一个曾跟他合作的艺术家与卓纳的艺术家之间的对话机会。当中陈维、林明弘、李青、黄汉明都是此前在Leo Xu Project中听过的名字。而弗朗西斯·埃利斯、斯坦·道格拉斯、戈登·马塔-克拉克,则是卓纳合作已久的艺术家。同时,以展览介绍香港卓纳团队的过往:“这个展览更像是跟大家介绍卓纳团队的过去及我的过去,我们的团体是国际化的团员,有从中国内地来的同事、也有香港、美国来的同事等等。而这个展览虽然没有香港的艺术家,但是以香港的角度出发的。”

斯坦·道格拉斯,《珠宝》,2017,数码彩色合计冲印照片,装裱于铝合板,相纸尺寸:91.4×91.4cm,相框尺寸:98.4×98.4×6.4cm,第1版(共5版),2AP,?StanDouglas大沢美加,(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这次展览虽然缺少了香港艺术家的身影,但从许宇对展览的命题,都显示了对香港文化的关注,展示画廊在展览策略上的前瞻性─不仅是视香港为经商之地及亚洲分部─有助提升画廊在香港的形象。提及到进一步与香港艺术家合作,许宇认为他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研究,毕竟他初到香港不足一年,不想仓促地与本土艺术家合作。“很多香港的艺术家我也是很欣赏的,李杰、白双全、Chris Huen(禤善勤)等等。在香港现在的特殊经济及社会状态下,我也想让香港艺术家有更多发生的机会。当代中国艺术家红了的时候,台湾及香港的艺术家似乎也没有包括在这个分类当中,现在有更多的一个Categorisation(分类)给予香港的艺术家。”

陈维,《铁皮》,收藏级喷墨打印照片,150×187.5cm,2015,(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一致性的策展方向有助开拓藏家网络
归因画廓的商业性质,收入主要来源还是来自作品销售,过于浪漫的展览概念,无疑对画廊是高风险的投资。许宇对策展行为在画廊中的实践,有这样的看法:“如果画廊每年的5个展览中也有明确的方向,就像是一个mapping(对照),让其品牌更为清晰。比如说关注某位艺术家的藏家,会留意到我们的活动,这样长久而来,community(社群)就是这样产生。”对许宇而言,将策展思维应用在展览方向中,是有助观者及藏家更明确地了解画廊的形象及合作的艺术家之特色。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经营的过程,从而建立坚固的客户群,稳定画廊的长期发展雄途全文阅读 。此外,长时间及有系统的展览策略─对比缺乏研究及即兴的艺术项目——可以促成一个艺术市场的形态:“当藏家看到画廊的一个明确方向时,这个概念是会带到下一代的,这样他的下一代也会成为我们的客户,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关系夏之锁。”

展场一景。Courtesy David Zwirner Hong Kong New YorkLondon
除了开拓客源及品牌等商业考虑,一个明确及定位适宜的策展方向,亦会为大众带来无限的意趣——体会到策展人为作品与作品之间画上意想不到的连系,掌握不同界别艺术家之间的对话。许宇透过此次展览,除了体现了他的策展才干及独到的艺术观察外,也替卓纳画廊在亚洲区树立了良好形象,更为香港的观众带来新鲜的艺术视觉。
“璀璨都市”(Brilliant City)
2018.07.06—2018.08.04
卓纳画廊
香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5-6楼
文│邓芷茵
卓纳画廊宣布推出
《对话:卓纳播客系列》
卓纳画廊宣布推出《对话:卓纳播客系列》,将汇集来自世界艺术、建筑、电影和音乐等领域的艺术家或文化领袖。每期特别配对的两位讲者将在对话中带领我们探索艺术如何塑造、提升和转变我们的观点,以及他们在创意过程中的奇妙进展。
该播客系列节目由卓纳图书的编辑总监卢卡斯·卓纳(Lucas Zwirner)主持武小琛,于2018年6月27日正式启动,首期节目是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欧洲雕塑及装饰艺术部主席卢克·赛森(Luke Syson)之间的对话。
后续节目的对话嘉宾将包括:
斯坦·道格拉斯(Stan Douglas)和杰森·莫兰(Jason Moran)罗斯·怀利(Rose Wylie)和拉塞尔·托维(Russel Tovey)丽莎·约斯卡瓦吉(Lisa Yuskavage)和塔玛拉·詹金斯(Tamara Jenkins)马塞尔·扎马(Marcel Dzama)和艾米·塞达里斯(Amy Sedaris)杰莱特·欧内斯(Jarrett Earnest)和彼得·施杰尔达(Peter Schjeldahl)。
《对话:卓纳播客系列》(Dialogues: The David Zwirner Podcast)播客系列节目可在Apple Podcast、Google Play Music、Stitcher和大多数主流电台应用程序上收听。
每周展览投票
每周展讯更新 | 大叔艺术家的展览海报不要太皮!